严新平博士,男,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轮机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带头人;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水路公路交通控制与装备教育部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船舶动力工程运用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59年7月生于江西莲花县。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1987年5月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机修造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专业;1997年11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专业,获工学博士。1987-至今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任教,先后从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轮机工程、智能交通工程等学科的教学科研活动,开展摩擦学、动力机械监测诊断、智能交通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中国航海学会科技二等奖多项。
1989年获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2年选拔为国家教委科技委交通运输学科组的青年学术骨干;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得武汉市晨光计划人才基金的资助;1996年首批入选交通部跨世纪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计划;1998年遴选为交通部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2003年获得国家教育部“万千骨干教师计划”优秀教师。先后赴芬兰、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挪威、瑞典、荷兰、新加坡、日本等国参加学术会议,1997年11-12月应英国皇家学会邀请,赴英国进行学术访问。
主编教材2部,著作3部,在国内外杂志和会议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多篇。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或邀请报告10多次。
梅雪松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
1)智能制造和机器人; 2)激光精密加工理论与方法研究。
教育经历:
1991年6月获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3年曾多次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
工作经历:
1985年至1987年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任助教;1991年至今在西安交通大学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成员
•国家十二五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系统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机械工程学报》编委
•历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等职
程韬波,博士,研究员。1964年生,湖北武汉人。1988年获武汉钢铁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华南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焊接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带头人,广东省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现代控制与光机电技术公共实验室主任,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博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研究方向:
控制工程与科学、控制工程、电气工程
◆代表性成果和荣誉:
近年来,主持国家、省、市、区攻关课题多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3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2项;发表论文60多篇;申请专利55件(PCT专利2件,美国专利2件,发明专利27件),获得授权专利24件;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
作为编审委员出版《“数控一代”案例集(广东卷)》1部;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誉专家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理事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副理事长
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
中文核心期刊《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编委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主编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沈阳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朱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于1994年获得清华大学核能及热能利用专业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清华大学核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完成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行为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信任管理、医疗管理等。讲授课程包括信息系统(MBA)、信息管理(MBA /EMBA)、企业资源规划(MBA)、信息管理导论(本科),其中信息管理导论被评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以及SIEMENS、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项目。曾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论著《企业资源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并开发了多个中国企业案例。曾获得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中国商务部,最佳案例奖(2006)”,“中国信息协会,最佳论文奖(2006)”,“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5)”,“中国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奖学基金奖(2002)”,“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1)”。
曾于2002年7月至8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年7月至2004年1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做访问学者,2004年1月至7月在美国朗塞尔利尔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
曹广忠,教授,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深圳大学优秀学者。最终学位: 博士
1. 2000-至今,深圳大学,副教授/教授(2004-),深圳电磁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物联网应用产业服务平台主任、深圳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深大-美TI DSP联合实验室主任、深大-美MICROCHIP联合实验室主任
2. 2016,美国MIT高级访问学者
3. 2001、2003、2005,英国UCLAN高级访问学者
4. 1998-2000,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后研究员
5. 1996-1998,西安交通大学,讲师、破格副教授
主持国家、省部、市科研项目以及企业课题30余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等多项课题。主持主要的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U1813212,可穿戴下肢康复运动辅助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2019-202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7120,平面开关磁阻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动子位置辨识与控制,2017-2020
李兵,男,汉族,教授、博导;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执行院长。
长期从事机器人机构学、宇航折展机构、并联机器人及并联运动装备等方面研究,担任深圳工业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车与机器人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指挥与控制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深圳市微米纳米学会副会长。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深圳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近年来已累计培养博士后、博士生数名、硕士生百余名,近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级课题3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学术论文7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授权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专题分会主席;多次做国际会议大会报告、特邀报告。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7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8
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杰出校友,2017
深圳市鹏城学者, 2017
邓延洁,1963年3月出生,湖北沙市人,中共党员,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研究生,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现任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集装箱运输智能化技术行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专家委员。邓延洁长期从事水运、物流、多式联运以及集装箱标准化等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加了3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中国水运工程优秀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1]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有: 现代物流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及应用示范、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规划、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长江集装箱运输系统优化与相关技术研究、三峡库区枢纽港经济圈物流服务示范工程、港口绿色物流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集装箱电子标签开发与应用、长江水上危险货物集装箱运输自动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复杂环境下高堆叠集装箱自动识别方法与技术、京张奥物流产业园发展规划、潜江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重庆水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等。参加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西部交通建设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李学金,男,1966年5月出生,黑龙江人。天津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深圳大学科学研究处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省级培养对象,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深圳市传感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兼科研处处长。学术兼职
《传感技术学报》编委;教育部全国高校传感器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学会理事。广东省光学学会理事;深圳市博士后联谊会理事。深圳市南山区LED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科研情况
在长期从事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工作,已经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16篇被SCI/EI收录。
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深圳市级科研项目3项。
教学情况
主讲过的课程有《数字电路》,《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实验》,《固体电子器件》, 《普通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等。
获奖情况
“珀尔帖效应演示仪”获教育部工科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三等奖,“政府公共关系多媒体课件组合教学”获广东省“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10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2009年获得“深圳市创新奖”一项;2008年获得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1998年获教育部工科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三等奖一项;2000年获深圳市科协论文表彰奖一项;1998年获得“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2008年获得“深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学术兼职
《传感技术学报》编委;教育部全国高校传感器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学会理事。广东省光学学会理事;深圳市博士后联谊会理事。深圳市南山区LED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科研情况
在长期从事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工作,已经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16篇被SCI/EI收录。
专利情况
获得授权专利2项,申请中的发明专利4项。
出版著作
主编出版教材一部。
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深圳市级科研项目3项。
教学情况
主讲过的课程有《数字电路》,《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实验》,《固体电子器件》, 《普通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等。
获奖情况
“珀尔帖效应演示仪”获教育部工科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三等奖,“政府公共关系多媒体课件组合教学”获广东省“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10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2009年获得“深圳市创新奖”一项;2008年获得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1998年获教育部工科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三等奖一项;2000年获深圳市科协论文表彰奖一项;1998年获得“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2008年获得“深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戚铭尧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8月-2019年8月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访问教授
2013年6月至今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博士生导师
2009年12月至今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副教授
2006年8月-2009年11月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讲师
2004年8月-2006年6月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博士后
1996年7月-1999年8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助教
教育经历:
2004年6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6年7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获学士学位
主要致力于物流系统的建模、优化、仿真与信息化研究,包括物流网络规划、车辆路径规划,智能仓储系统、物流机器人系统、企业物流系统、物流大数据分析等。
在物流网络分析与车辆路径规划方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地市级科技项目三项。在物流信息化方面,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三项、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一项。承担了多家大型企业或政府部门的物流运作优化、物流信息化、物流园区规划等方面的横向课题,如华为海思、唯品会、南方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威豹金融押运等。
在国内首次开设《物流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同时讲授《物流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
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Computers & IE等专业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教材一部,合作出版专著4部。担任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交通物流国际会议T-LOG技术委员会委员。2009年被认定为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
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区域遥感协同监测应急服务体系”,2016-2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考虑系统弹性的服务网络鲁棒优化研究”,2018-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不确定条件下移动设施路径问题的时空优化研究”,2013-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时间地理学的城市物流配送时空优化分析”,2008-201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集装箱供应链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2014-201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移动电子商务总体体系架构和标准规范研究,2010-201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集装箱及其公共服务系统开发,2007-2010
广东省部产学研项目:基于物联网的制造业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及行业应用研究,2011-2013
深圳市基础研究(学科布局)项目:物流末端配送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2017-2020
深圳市科技研发计划项目:卡车车联网与物流电子交易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2013-2015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多点循环取货及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技术在现代检验服务业中的应用,2011-2013
张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业务发展部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质检总局重大课题,参与编写多本技术书籍的编写,曾获得部级科研项目一等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制定国家标准10多项。
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射频识别技术(RFID)编码标准研究与制定》、《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课题,《物联网标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起草人,拥有信息化建设经验和管理实践,参与编写多本技术书籍的编写,曾获得部级科研项目一等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制定国家标准10多项。
杨清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宽诚育才奖获得者,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渤海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IEEE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TCCT控制理论与应用教育工作组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仿真学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与仪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智慧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指导中心指导专家。曾任电信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教学科研总体情况: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智能电网能源优化调度与交易决策、智能电网综合安全与隐私保护、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工业智能控制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校企合作等科研项目2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5项。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主持校教改项目2项,出版教材7部。
教学科研获奖情况:获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指导学生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多项科技竞赛奖励。
马铁华,博士,教授,博导。现任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民盟中北大学总支主委。199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并获工学博士学位。是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山西省首批入库专家,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科协组专家,国家和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动态测控与智能仪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国防预研重大项目,国防预研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总装预研项目和航天部横向课题等20多项。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车船和油井等领域。其中获奖科研成果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98篇。已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13 名,毕业4 名。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76名,毕业53名。 作为学科带头人所带领的“动态测控与智能仪器”学术团队是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项9项;已批准国家发明专利16项,正受理的国家发明专利21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
吴宗泽博士,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离散制造知识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物联网信息技术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球智能集装箱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编委和Journal of Robotics and Control编委。
1999年、2002年和200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2016年调入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主要从事物联网、智能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
2003年获得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学者”(2003年亚太区仅27名);2005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2006年获得“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科技特派员。2008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8完成人),2012年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第5完成人)。201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7完成人)和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第2完成人)。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1完成人)、201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完成人)、2018年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第5完成人)。
先后主持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EI索引38篇,SCI索引27篇;申请发明专利59项,授权32项,申请海外专利5件;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参与制定2项国家标准。
加强与产业结合:在智能制造方面,作为2家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博创和中荣)的技术负责人,参与研制的2个工业云平台(中和“塑云”和前海信息“冲锻云”)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资源池;在物联网方面,负责主持研发的全球物流装备监控大数据分析及运营平台(ONECONN)、物流装备智能传感网系统、中国移动智能终端池系统、中国电信多方视频通系统、中集集团罐箱卫士系统等10余个系统上线运行。
余浩教授现担任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创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南科大—ARM中国/中兴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余浩教授于2017年6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余浩教授是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三等奖获得者。余浩教授长期从事高性能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在相关领域有超过20年的科研积累(>30次 28nm-180nm流片),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余教授在高性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芯片,太赫兹通讯芯片,DNA传感器芯片)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
余浩教授累计发表259篇论文(IEEE/ACM核心期刊88篇及会议论文170 篇,引用近3500次),如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 IEEE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ircuits, IEEE Tra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等。余浩教授有3D-IC多核设计论文获得2010年国际计算机协会(ACM-TODAES)最佳论文奖, DNA测序芯片设计论文获得2018年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协会(IEEE-BioCAS)最佳论文奖,高速太赫兹互连工作获2009年国际半导体工业联合会(SRC)创新发明奖,同时余浩教授领导的团队项目“面向边缘计算的深度学习芯片的关键技术开发”获得2019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及2018年科技部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其研究成果多次被在线技术杂志报道,并获得多项政府资助及企业项目(企业包括华为,腾讯,中兴,华大基因等)。
余浩教授的学术工作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担任IEEE电路系统(CAS)方向的杰出宣讲人(2017-2018),及国际知名期刊编辑/副编辑(IEEE/ACM/Nature/Elsevier):Nature (Sci Reports),IEEE (Trans BioCAS) ,ACM (Trans Embedded Computing)副主编, Elsevier (Microelectronics Journal)总副主编。担任国际电路系统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IEEE-CICC/ASSCC/ICCAD/DAC/DATE等。 他在国际大会主题报告3次,受邀报告大于50次(IEEE-IMS,IEEE-ISCAS等)。共编写了8部英文专著(1本电路设计AMAZON前100名畅销书),获得专利授权20项。指导毕业9名博士生(例如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助理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阿里/华为/腾讯实验室主任工程师等)。
业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获博士学位。从事规划设计行业23年,在城市交通和市政规划领域具有扎实 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主持或参与的二十余个项目获国家、省、市奖项,在规划类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在2017年和2019年分别出版了《公路口岸规划设计》和《综合管廊规划关键问题》两本学术专著。
邓军 监事会主席/总规划师
监事会主席
公司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
专业成就
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建设创新实践,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
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基础设施规划,2013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2013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十堰市申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2015年度湖北省优秀城乡规划二等奖。
华侨城总部城区总体规划修编(2016-2025),2017年度广东省城乡规划二等奖。
张昊,男,博士,广东省科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广州中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控制理论及应用。
李祥山 1965 年出生, 1987 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学历,工程师。1987 年至 1994 年于国营 247 厂金工工艺处任技术员、工程师。1994 年至 1995 年在太原东方物流设备总厂任工程师,1995年至 2000 年在太原东方物流设备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0 年至 2001 年任山西东方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 年至今担任山西东杰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张义,深圳市前景科技创新系统研究院院长、深圳市前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工业研究院创新创业专家、龙华新区创新创业导师。在深圳市前景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大量企业创新服务项目案例,为深圳市高科技企业及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政策、规划、发展战略、商业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服务和咨询。在国际货运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曾组织完成了国际航运产业链系列报告和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负责中集科技战略发展规划及投融资管理。
黎志文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副总监 高工
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7)专家委员
1994年3月开始从事标准化相关研究工作,在物品编码、物联网等业务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及重大奖项。近年来作为项目主持或负责人完成了广东省地方标准《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通用规范》系列标准、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中药处方与中药调剂规范》和《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系列标准、国家卫生部行业标准《院前医疗急救指挥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和《院前医疗急救基本数据集》、国家标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3部分 网络技术》、国家标准《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国家标准《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ISO国际标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Coding system of Chinese medicines》和《Coding Rules for Chinese Medicine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制定工作,同时完成了十多项标准化科研课题与项目研究。
董事CEO 周受钦 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中集集团智能技术总工程师,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CEO,深圳星基装备物联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广东省智能集装箱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西安交大PhD、 Queensland U. of T 博士后、Australia ARC 博士后、清华大学EMBA;
2005年7月回国到中集集团创建智能安全集装箱项目组技术团队,专职从事智能安全集装箱、交通运输装备智能化、全球移动互联网、工业物联网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应用工作;
2009首批深圳(国家级)专业技术领军人才, 2012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 2015广东省特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主持制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3项;
主持国家863重点项目、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累计主持的项目总研究经费超过一亿元。
严新平博士,男,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轮机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带头人;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水路公路交通控制与装备教育部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船舶动力工程运用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59年7月生于江西莲花县。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1987年5月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机修造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专业;1997年11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专业,获工学博士。1987-至今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任教,先后从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轮机工程、智能交通工程等学科的教学科研活动,开展摩擦学、动力机械监测诊断、智能交通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中国航海学会科技二等奖多项。
1989年获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2年选拔为国家教委科技委交通运输学科组的青年学术骨干;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得武汉市晨光计划人才基金的资助;1996年首批入选交通部跨世纪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计划;1998年遴选为交通部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2003年获得国家教育部“万千骨干教师计划”优秀教师。先后赴芬兰、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挪威、瑞典、荷兰、新加坡、日本等国参加学术会议,1997年11-12月应英国皇家学会邀请,赴英国进行学术访问。
主编教材2部,著作3部,在国内外杂志和会议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多篇。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或邀请报告10多次。
梅雪松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
1)智能制造和机器人; 2)激光精密加工理论与方法研究。
教育经历:
1991年6月获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3年曾多次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
工作经历:
1985年至1987年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任助教;1991年至今在西安交通大学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成员
•国家十二五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系统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机械工程学报》编委
•历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等职
程韬波,博士,研究员。1964年生,湖北武汉人。1988年获武汉钢铁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华南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焊接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带头人,广东省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现代控制与光机电技术公共实验室主任,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博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研究方向:
控制工程与科学、控制工程、电气工程
◆代表性成果和荣誉:
近年来,主持国家、省、市、区攻关课题多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3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2项;发表论文60多篇;申请专利55件(PCT专利2件,美国专利2件,发明专利27件),获得授权专利24件;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
作为编审委员出版《“数控一代”案例集(广东卷)》1部;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誉专家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理事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副理事长
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
中文核心期刊《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编委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主编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沈阳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朱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于1994年获得清华大学核能及热能利用专业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清华大学核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完成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行为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信任管理、医疗管理等。讲授课程包括信息系统(MBA)、信息管理(MBA /EMBA)、企业资源规划(MBA)、信息管理导论(本科),其中信息管理导论被评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以及SIEMENS、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项目。曾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论著《企业资源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并开发了多个中国企业案例。曾获得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中国商务部,最佳案例奖(2006)”,“中国信息协会,最佳论文奖(2006)”,“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5)”,“中国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奖学基金奖(2002)”,“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1)”。
曾于2002年7月至8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年7月至2004年1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做访问学者,2004年1月至7月在美国朗塞尔利尔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
曹广忠,教授,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深圳大学优秀学者。最终学位: 博士
1. 2000-至今,深圳大学,副教授/教授(2004-),深圳电磁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物联网应用产业服务平台主任、深圳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深大-美TI DSP联合实验室主任、深大-美MICROCHIP联合实验室主任
2. 2016,美国MIT高级访问学者
3. 2001、2003、2005,英国UCLAN高级访问学者
4. 1998-2000,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后研究员
5. 1996-1998,西安交通大学,讲师、破格副教授
主持国家、省部、市科研项目以及企业课题30余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等多项课题。主持主要的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U1813212,可穿戴下肢康复运动辅助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2019-202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7120,平面开关磁阻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动子位置辨识与控制,2017-2020
李兵,男,汉族,教授、博导;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执行院长。
长期从事机器人机构学、宇航折展机构、并联机器人及并联运动装备等方面研究,担任深圳工业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车与机器人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指挥与控制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深圳市微米纳米学会副会长。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深圳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近年来已累计培养博士后、博士生数名、硕士生百余名,近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级课题3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学术论文7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授权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专题分会主席;多次做国际会议大会报告、特邀报告。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7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8
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杰出校友,2017
深圳市鹏城学者, 2017
邓延洁,1963年3月出生,湖北沙市人,中共党员,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研究生,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现任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集装箱运输智能化技术行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专家委员。邓延洁长期从事水运、物流、多式联运以及集装箱标准化等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加了3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中国水运工程优秀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1]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有: 现代物流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及应用示范、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规划、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长江集装箱运输系统优化与相关技术研究、三峡库区枢纽港经济圈物流服务示范工程、港口绿色物流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集装箱电子标签开发与应用、长江水上危险货物集装箱运输自动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复杂环境下高堆叠集装箱自动识别方法与技术、京张奥物流产业园发展规划、潜江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重庆水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等。参加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西部交通建设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李学金,男,1966年5月出生,黑龙江人。天津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深圳大学科学研究处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省级培养对象,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深圳市传感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兼科研处处长。学术兼职
《传感技术学报》编委;教育部全国高校传感器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学会理事。广东省光学学会理事;深圳市博士后联谊会理事。深圳市南山区LED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科研情况
在长期从事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工作,已经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16篇被SCI/EI收录。
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深圳市级科研项目3项。
教学情况
主讲过的课程有《数字电路》,《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实验》,《固体电子器件》, 《普通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等。
获奖情况
“珀尔帖效应演示仪”获教育部工科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三等奖,“政府公共关系多媒体课件组合教学”获广东省“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10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2009年获得“深圳市创新奖”一项;2008年获得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1998年获教育部工科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三等奖一项;2000年获深圳市科协论文表彰奖一项;1998年获得“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2008年获得“深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学术兼职
《传感技术学报》编委;教育部全国高校传感器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学会理事。广东省光学学会理事;深圳市博士后联谊会理事。深圳市南山区LED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科研情况
在长期从事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工作,已经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16篇被SCI/EI收录。
专利情况
获得授权专利2项,申请中的发明专利4项。
出版著作
主编出版教材一部。
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深圳市级科研项目3项。
教学情况
主讲过的课程有《数字电路》,《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实验》,《固体电子器件》, 《普通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等。
获奖情况
“珀尔帖效应演示仪”获教育部工科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三等奖,“政府公共关系多媒体课件组合教学”获广东省“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10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2009年获得“深圳市创新奖”一项;2008年获得全国信息光学与光子器件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1998年获教育部工科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三等奖一项;2000年获深圳市科协论文表彰奖一项;1998年获得“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2008年获得“深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戚铭尧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8月-2019年8月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访问教授
2013年6月至今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博士生导师
2009年12月至今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副教授
2006年8月-2009年11月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讲师
2004年8月-2006年6月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博士后
1996年7月-1999年8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助教
教育经历:
2004年6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6年7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获学士学位
主要致力于物流系统的建模、优化、仿真与信息化研究,包括物流网络规划、车辆路径规划,智能仓储系统、物流机器人系统、企业物流系统、物流大数据分析等。
在物流网络分析与车辆路径规划方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地市级科技项目三项。在物流信息化方面,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三项、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一项。承担了多家大型企业或政府部门的物流运作优化、物流信息化、物流园区规划等方面的横向课题,如华为海思、唯品会、南方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威豹金融押运等。
在国内首次开设《物流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同时讲授《物流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
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Computers & IE等专业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教材一部,合作出版专著4部。担任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交通物流国际会议T-LOG技术委员会委员。2009年被认定为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
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区域遥感协同监测应急服务体系”,2016-2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考虑系统弹性的服务网络鲁棒优化研究”,2018-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不确定条件下移动设施路径问题的时空优化研究”,2013-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时间地理学的城市物流配送时空优化分析”,2008-201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集装箱供应链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2014-201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移动电子商务总体体系架构和标准规范研究,2010-201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集装箱及其公共服务系统开发,2007-2010
广东省部产学研项目:基于物联网的制造业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及行业应用研究,2011-2013
深圳市基础研究(学科布局)项目:物流末端配送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2017-2020
深圳市科技研发计划项目:卡车车联网与物流电子交易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2013-2015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多点循环取货及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技术在现代检验服务业中的应用,2011-2013
张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业务发展部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质检总局重大课题,参与编写多本技术书籍的编写,曾获得部级科研项目一等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制定国家标准10多项。
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射频识别技术(RFID)编码标准研究与制定》、《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课题,《物联网标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起草人,拥有信息化建设经验和管理实践,参与编写多本技术书籍的编写,曾获得部级科研项目一等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制定国家标准10多项。
杨清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宽诚育才奖获得者,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渤海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IEEE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TCCT控制理论与应用教育工作组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仿真学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与仪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智慧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指导中心指导专家。曾任电信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教学科研总体情况: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智能电网能源优化调度与交易决策、智能电网综合安全与隐私保护、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工业智能控制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校企合作等科研项目2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5项。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主持校教改项目2项,出版教材7部。
教学科研获奖情况:获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指导学生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多项科技竞赛奖励。
马铁华,博士,教授,博导。现任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民盟中北大学总支主委。199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并获工学博士学位。是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山西省首批入库专家,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科协组专家,国家和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动态测控与智能仪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国防预研重大项目,国防预研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总装预研项目和航天部横向课题等20多项。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车船和油井等领域。其中获奖科研成果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98篇。已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13 名,毕业4 名。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76名,毕业53名。 作为学科带头人所带领的“动态测控与智能仪器”学术团队是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项9项;已批准国家发明专利16项,正受理的国家发明专利21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
吴宗泽博士,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离散制造知识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物联网信息技术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球智能集装箱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编委和Journal of Robotics and Control编委。
1999年、2002年和200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2016年调入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主要从事物联网、智能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
2003年获得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学者”(2003年亚太区仅27名);2005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2006年获得“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科技特派员。2008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8完成人),2012年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第5完成人)。201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7完成人)和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第2完成人)。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1完成人)、201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完成人)、2018年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第5完成人)。
先后主持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EI索引38篇,SCI索引27篇;申请发明专利59项,授权32项,申请海外专利5件;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参与制定2项国家标准。
加强与产业结合:在智能制造方面,作为2家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博创和中荣)的技术负责人,参与研制的2个工业云平台(中和“塑云”和前海信息“冲锻云”)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资源池;在物联网方面,负责主持研发的全球物流装备监控大数据分析及运营平台(ONECONN)、物流装备智能传感网系统、中国移动智能终端池系统、中国电信多方视频通系统、中集集团罐箱卫士系统等10余个系统上线运行。
余浩教授现担任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创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南科大—ARM中国/中兴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余浩教授于2017年6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余浩教授是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三等奖获得者。余浩教授长期从事高性能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在相关领域有超过20年的科研积累(>30次 28nm-180nm流片),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余教授在高性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芯片,太赫兹通讯芯片,DNA传感器芯片)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
余浩教授累计发表259篇论文(IEEE/ACM核心期刊88篇及会议论文170 篇,引用近3500次),如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 IEEE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ircuits, IEEE Tra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等。余浩教授有3D-IC多核设计论文获得2010年国际计算机协会(ACM-TODAES)最佳论文奖, DNA测序芯片设计论文获得2018年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协会(IEEE-BioCAS)最佳论文奖,高速太赫兹互连工作获2009年国际半导体工业联合会(SRC)创新发明奖,同时余浩教授领导的团队项目“面向边缘计算的深度学习芯片的关键技术开发”获得2019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及2018年科技部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其研究成果多次被在线技术杂志报道,并获得多项政府资助及企业项目(企业包括华为,腾讯,中兴,华大基因等)。
余浩教授的学术工作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担任IEEE电路系统(CAS)方向的杰出宣讲人(2017-2018),及国际知名期刊编辑/副编辑(IEEE/ACM/Nature/Elsevier):Nature (Sci Reports),IEEE (Trans BioCAS) ,ACM (Trans Embedded Computing)副主编, Elsevier (Microelectronics Journal)总副主编。担任国际电路系统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IEEE-CICC/ASSCC/ICCAD/DAC/DATE等。 他在国际大会主题报告3次,受邀报告大于50次(IEEE-IMS,IEEE-ISCAS等)。共编写了8部英文专著(1本电路设计AMAZON前100名畅销书),获得专利授权20项。指导毕业9名博士生(例如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助理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阿里/华为/腾讯实验室主任工程师等)。
业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获博士学位。从事规划设计行业23年,在城市交通和市政规划领域具有扎实 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主持或参与的二十余个项目获国家、省、市奖项,在规划类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在2017年和2019年分别出版了《公路口岸规划设计》和《综合管廊规划关键问题》两本学术专著。
邓军 监事会主席/总规划师
监事会主席
公司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
专业成就
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建设创新实践,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
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基础设施规划,2013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
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2013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十堰市申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2015年度湖北省优秀城乡规划二等奖。
华侨城总部城区总体规划修编(2016-2025),2017年度广东省城乡规划二等奖。
张昊,男,博士,广东省科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广州中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控制理论及应用。
李祥山 1965 年出生, 1987 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本科学历,工程师。1987 年至 1994 年于国营 247 厂金工工艺处任技术员、工程师。1994 年至 1995 年在太原东方物流设备总厂任工程师,1995年至 2000 年在太原东方物流设备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0 年至 2001 年任山西东方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 年至今担任山西东杰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张义,深圳市前景科技创新系统研究院院长、深圳市前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城市大学EMBA、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工业研究院创新创业专家、龙华新区创新创业导师。在深圳市前景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大量企业创新服务项目案例,为深圳市高科技企业及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政策、规划、发展战略、商业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服务和咨询。在国际货运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曾组织完成了国际航运产业链系列报告和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负责中集科技战略发展规划及投融资管理。
黎志文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副总监 高工
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7)专家委员
1994年3月开始从事标准化相关研究工作,在物品编码、物联网等业务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及重大奖项。近年来作为项目主持或负责人完成了广东省地方标准《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通用规范》系列标准、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中药处方与中药调剂规范》和《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系列标准、国家卫生部行业标准《院前医疗急救指挥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和《院前医疗急救基本数据集》、国家标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3部分 网络技术》、国家标准《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国家标准《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ISO国际标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Coding system of Chinese medicines》和《Coding Rules for Chinese Medicine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制定工作,同时完成了十多项标准化科研课题与项目研究。
董事CEO 周受钦 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中集集团智能技术总工程师,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CEO,深圳星基装备物联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广东省智能集装箱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西安交大PhD、 Queensland U. of T 博士后、Australia ARC 博士后、清华大学EMBA;
2005年7月回国到中集集团创建智能安全集装箱项目组技术团队,专职从事智能安全集装箱、交通运输装备智能化、全球移动互联网、工业物联网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应用工作;
2009首批深圳(国家级)专业技术领军人才, 2012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 2015广东省特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主持制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3项;
主持国家863重点项目、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累计主持的项目总研究经费超过一亿元。
版权所有:东杰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晋ICP备12001603号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山西)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东杰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晋ICP备12001603号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山西)有限公司